English

中国 CI实施中的误区

1998-08-10 来源:光明日报 周立文 我有话说

我国自80年代末期开始接受CI(企业形象战略),此后许多企业相继导入这一系统。国内企业导入CI的投资一般在30万元到100万元之间,CI策划和设计的报价主要是依据企业规模、项目范围、深入程度等几方面因素,所以大企业和设计项目较多的企业耗资较大,如彩虹集团、新飞集团、杉杉集团等均在200万元以上。我国许多企业在实施CI战略之后,不仅产品品牌价值不断上扬,而且创造了一些名牌企业,其无形资产迅速增值。

但是,由于某些企业对CI的认识不全面,不深入,甚至抱着急功近利的思想,致使CI的实施进入误区,出现了“两层皮”的现象,即企业形象与企业实态的分离,CI战略变成了流于浅表的VI设计,甚至只是一般的平面设计。

企业的CI战略包括三个方面,一是理念规范,即MI(MindIdentity),二是行为活动规范,即BI(BehaviourIdentity),三是视觉识别规范,即VI(VisualIdentity)。VI主要包括企业标志、标准色、专用字体、企业用品格式规范、包装设计、员工服装等,企业之所以首先选择VI,是因为VI是CI战略中最易于把握和推广的一部分,而且能够在短期见到效果。而一些企业形象策划公司则一味地迎合企业,大做VI。如果你把一些VI设计与VI标准化手册进行比较,会发现除了企业标志和名称不同以外,其余部分都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,各种设计的翻版现象大量存在。有的设计机构已经形成了一套工业化、流水线式的设计作业方式,往往一两个人就能“生产”出一套VI手册,这是对企业很不负责任的行为。日本CI专家中西元男就告诫说,按照中国目前经济发展的状况和国有企业所存在的诸多问题,不能仅仅采用停留在表层的CI形式,而是必须运用真正的CI导入。大连市企业文化研究会秘书长钟祥斌,10多年前就开始了CI的研究和实施,他也认为,企业文化是企业全员参与、整体实践、以实现职工道德行为规范和增加企业效益为最终目的,它不是一个短期行为。

企业形象的对外传播,能够在短期内奏效,难以短期奏效的是人员素质的提高和管理的规范。事实上,在CI战略实施的过程中,理念规范和行为规范更为重要,因为只有通过这种规范,才能改变人,只有当企业员工的形象改变了,企业形象才有可能得到改变。

CI是一个系统工程,它是创造现代企业的设计战略,事实证明,只注重单一的产品包装和广告等战略,已经难以满足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的需要。CI必须将设计和经营融合起来,将形象和理念融合起来,它最终要达到的,是企业整体形象的提高。北京辉视设计中心总经理曾辉说,CI战略为企业带来的无形资产的增值,不是立竿见影的,它是伴随着企业整体经营发展而逐渐显示出来的。视觉部分固然能使企业一时间面目一新,但导入CI的合理投资心态,应是长期战略与短期战术的结合,战术要为战略服务,单项投资要为系统投资服务。同时还必须认识到,CI专家不是包治百病的医生,尤其是国内一些大中型企业,机制陈旧,包袱沉重,仅仅通过形象设计是解决不了问题的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